對于家長而言,教育資源是選購房時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為了能讓孩子享受到就近的、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少家長不惜花重金購買學區房。近段時間,多名許昌市恒達·瀾郡小區的業主向河南廣電大象新聞·大象幫欄目投訴稱,他們此前在恒達·瀾郡項目選購房時遭遇了虛假學區房宣傳,現在交房了,房子位置在魏都區,孩子卻讓去開發區報名、上學。這到底是咋回事呢?接到大象幫轉來的線索后,大象新聞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投訴:虛假宣傳學區房,買魏都區的房子,卻讓孩子去開發區上學
(恒達·瀾郡位于許昌市魏都區許由路與文峰路交匯處東南角。)
業主劉先生告訴記者,2020年7月20日,他與許昌恒達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購房合同。當時該公司的銷售顧問張某告訴他,該小區的學區是許昌市南關村小學,等交房的時候再最終確定。“許昌市南關村小學和恒達·瀾郡小區只隔了一個紅綠燈路口,我當時就是沖著這個因素才選購了這個小區的房子。”劉先生說:“萬萬沒想到,等交房后,這個小區的學區卻遲遲定不下來。于是眾多業主紛紛前去討說法,開發商回應4月份學區劃分出來了再說。”
離譜的事情遠不止如此。為了能讓孩子今年秋季準時入學,劉先生和業主需要盡快辦理居住證。購房合同上,白紙黑字寫的是該小區屬于魏都區,但是,他們去辦理暫住登記憑證時,相關的社區居委會卻給他們辦理的是許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的居住證。
“給我們辦開發區的暫住登記憑證,那我們的孩子就不能再去許昌市南關村小學上學了,按照去年的招生政策。許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房價和魏都區房價差這么多,當時我們花高價買的魏都區的房子,現在孩子卻只能去許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上學,這和欺詐有什么兩樣?”劉先生說。
業主霍先生面對的是同樣的情況。“開發商說交房都定學區,現在交房好幾個月了,遲遲不說學區的事,讓該上學的孩子沒地方上學!”霍先生說。
3月29日,在該項目售樓處,店內只有一男一女兩名工作人員,男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恒達·瀾郡項目屬于魏都區地盤,共建商品房1600套左右,已經全部賣完了,一期、二期已經交房,三期還沒有交房。對于記者提出的“該小區業主家的孩子將來去哪里上學”這一問題,他介紹說:“得等到6月份才能定下來,現在還沒法說。”
恒達·瀾郡項目銷售人員介紹說,他們這個項目是2020年開盤的,高層均價在每平方米6600元左右,“我們賣的時候購房市場比較好,趕上了”。記者調查時發現,附近開發區的一些在售樓盤目前僅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
回應:未承諾過項目學區的劃分范圍及學區名稱
對于業主投訴的內容,大象新聞記者向負責恒達·瀾郡小區事務的負責人曹某進行了求證。他給記者發來了一段書面回復,內容是:未承諾過項目學區的劃分范圍及學區名稱,學區的劃分工作是由教育系統參照《許昌市主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實施方案》進行統籌安排,具體以教育系統文件為主。我公司非常理解家長對孩子入學教育問題的關注及心情,待相關部門就明年學區劃分公示前,我們將會提前與屬地管理部門、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幫助業主解決子女的入學問題。
記者將他發來的回復內容轉給業主后,引來業主激烈回懟。他們說,該項目銷售人員當時在他們選房時不僅宣傳說是許昌市南關村小學的學區房,而且在2020年5月13日上午8點30分,許昌恒達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恒達在許昌”上還發布了一個時長為15秒的恒達·瀾郡項目宣傳片。該片封面畫面就是許昌市南關村小學大門口及校區的實景圖片,左上角還制作有“家門口優質教育,助力孩子成長”13個大字。片內許昌市南關村小學大門口及校區的實景圖片又長達2秒多。這就是虛假宣傳的鐵證!騙子!
(恒達宣傳片)
大象新聞記者按照他們提供的線索,進行了核實調查,結果證實了他們的說法。這個“恒達在許昌”微信公眾號目前有19個人關注,瀏覽量截至2023年3月30日下午為731次。下面還有該公司多條短視頻宣傳片。
說法:既是不誠信經營行為,也是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針對恒達·瀾郡小區業主反映的問題和記者調查的情況,恒達·瀾郡小區在營銷過程中是否存在涉嫌違規行為,又該不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呢?大象新聞記者采訪了北京市中倫文德(鄭州)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李城君。
他說,根據業主反映的問題和大象新聞記者調查的情況,結合許昌恒達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5月13日在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時長15秒宣傳片展示內容,基本可以證明,該房地產項目在房屋銷售過程中,存在利用教育資源這一有利、重要、關鍵賣點進行宣傳銷售,如果該項目小區交房入住后,適齡兒童不能實現就近入學,而需要到其他較遠學校接受教育,那么就進一步印證,該房地產項目在銷售過程時做了不實宣傳,宣傳內容對消費者帶有欺騙、誤導性,這既是不誠信經營行為,也是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各位業主可以收集更多有利證據進行證明,以便維權使用。在此,再次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消費時要多方求證,避免上當受騙。同時,呼吁社會各界關注該小區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恒達·瀾郡小區的適齡孩子,在今年秋季究竟是到家門口的學校上學,還是被迫去外區上學,大象新聞記者將持續關注此事的進展。(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韓爭強 實習生 趙浩/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