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3ryqg"><track id="3ryqg"></track></tbody>

    <th id="3ryqg"></th>

    <li id="3ryqg"><tr id="3ryqg"><u id="3ryqg"></u></tr></li>

        中華網 china.com

        河南
        當前位置:新聞 > 熱點關注 > 正文

        考公不過包退?中公教育屢次被曝“退款難” 記者深入調查

        考公不過包退?中公教育屢次被曝“退款難” 記者深入調查
        2023-01-07 12:24:57 來源:央廣網

        甘肅人孫寧等待了4個月,至今未收到中公教育的退款。

        雖然經過中公教育培訓,孫寧沒能“上岸”。按照協議,她向中公教育申請退款,然而等到的回復卻是“沒錢”。

        有類似遭遇的并非孫寧一人。近期,來自海南、吉林、遼寧等全國多地的學員向央廣網反映,因考試未通過,他們均遭遇“退款難”問題,中公教育承諾的“不過包退”變成“遲遲不退”。

        這不是中公教育首次被曝“退款難”。2022年3月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1年校外教育培訓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就指出中公教育存在“拖延退款”的問題。

        實際上,中公教育“退款難”問題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2022年6月8日晚,深交所向中公教育發年報問詢函,要求其說明收入確認、確認退款與實際支付退款的時點、期限及退費政策,并結合近三年省考等項目的考試時間、招錄時間等說明實際的確認收入、支付退費的時間區間。并同2019年和2020年退費率等進行對比說明是否存在重大差異。中公教育在6月22日回復深交所年報問詢函稱,2019至2021年,公司退費率分別為44.14%、46.54%、68.46%,整體呈現增長的趨勢。

        對于退費額激增的原因,中公教育解釋,為應對市場環境的不利影響和激烈的行業競爭,公司一方面提高了線上班次的占比,線上班次收款占比從2019年的16.45%增加至37.91%。另一方面,公司加大了高退費班的推廣力度以及增加了學員貸的使用,這些措施的實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退費增加。

        如今,那些相信“不過包退”的中公教育學員們還在等待全額退款,而中公教育卻對學員進行分期退款。

        學費遲遲不退,老師稱“沒錢”

        2022年5月,即將畢業的孫寧希望能在老家獲得一份穩定工作。在家人推薦下,她選擇了中公教育培訓班。“工作人員說有個‘不過全退’的協議班,就心動了。想著考不過全退,考上了,幾萬塊也值了。”

        中公教育是教育培訓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也是最早在業內推行“不過包退”模式的培訓機構。

        早在2010年,中公教育推出了協議班,學員未通過考試就能申請退學費,簡單來講就是“不過包退”。各地中公教育分校都把協議班作為賣點,學費也因此比普通班高不少。

        在一段時間內,協議班模式確實幫助中公教育搶占了市場,且帶來大量現金流和漂亮的營收數據。

        孫寧向記者提供的合同顯示,她與中公教育簽訂了一份特崗教師協議班合同。如乙方筆試未通過,且乙方不繼續參加甲方組織的其他課程,甲方向乙方退還培訓費用2萬元。合同還顯示,中公教育在30—45個工作日內退費。

        考公不過包退?中公教育屢次被曝“退款難” 記者深入調查

        “不過包退”合同的退費標準(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2022年5月26日,孫寧順利進入該班。“進班后才知道教學環境有多差。”孫寧說,分校連個廁所都沒有,要到附近的公共廁所。6月份,氣溫30多度,沒有空調,40個人坐在教室里,僅有一個風扇。

        經過兩個月的短暫培訓,孫寧參加了考試。2022年7月25日,孫寧查詢成績,鎩羽而歸。2022年8月3日,她向中公教育提交退費申請。

        因母親生病住院,家中急需用錢,孫寧跟中公教育負責退費的老師溝通幾次,對方說可以分期退費,首筆先退30%費用。截至2022年12月29日,孫寧仍未收到第一筆退款。

        中公教育2022年半年報顯示,中公教育合同負債約47.83億元,主要系協議班的培訓預收費,學員和中公教育簽訂協議,前者考試未通過,后者將退還一定比例的學費。

        2021年12月,沈陽人趙亮花3萬元報名了“2022年遼寧省考賀歲定制班”。2022年8月,省考失利后,他向中公提交了退款申請,“培訓機構責任人跟我說,資金困難,沒有錢。”趙亮說。他提供的退費辦理告知書顯示,“因資產變現需要一定時間,無法一次性滿足大家需求。”

        2023年1月5日,趙亮告訴記者,目前收到了第一筆退款,第二筆按規定應在1月25日退還。“我還是擔心后面的退款沒法到賬。”趙亮說。

        中公教育甘肅分部一名負責退費的老師對記者表示,從2022年9月份開始,不僅甘肅,其他省份分校也出現“退費難”問題,“我也想全退,但真沒錢,我接到總部的退費方案是分期退費。”

        推出“保過+培訓貸”模式,專家稱存在邏輯漏洞

        除主打“不過包退”的協議班外,中公教育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一個新業務——“理享學”,2020年該產品推出力度較大,主要是為應對市場復雜情形。

        據了解,“理享學”貸款是中公教育使用學生的身份向銀行貸款,用貸款抵扣學費,學生在考試前無須交錢。等到考試通過之后,考上的學生需將自己名下的貸款還清,未考上的學生則無需交錢。中公教育甘肅分部一名負責退費的老師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公教育已停止該項目。

        中公教育曾分別于2021年10月18日和12月13日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在12月13日的關注函中,中公教育被要求說明公司2021年公務員序列人數及收入均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市場占有率是否下降;在貨幣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持續大幅新增債務的原因、用途和合理性;以及學員貸款支付學費的具體模式等事項。

        關于學員貸款相關問題,2021年12月28日,中公教育對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予以回復稱,公司學員貸款合作的三方機構包括:理享學、百度貸款、京東白條。此類三方機構為助貸機構,即學員作為借款人,通過與公司合作的三方機構向具有發放貸款資質的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經金融機構審批通過后,將資金受托支付至公司賬戶,用于支付其應付公司的培訓費。

        考公不過包退?中公教育屢次被曝“退款難” 記者深入調查

        中公教育對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予以回復(央廣網發)

        中公教育還表示,理享學等產品的推出直接推高了協議班退費率,由于理享學貸款主要用于學員可退費部分,并且主要針對考試難度較大的課程,實際操作中使用理享學貸款的學員考試準備不夠充分,因此其退費率高于公司整體綜合退費率水平。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副會長儲朝暉認為,中公教育推行“不過包退”和“學員貸”的商業模式存在邏輯漏洞,具有不可持續性和不確定性。這是導致中公教育出現資金鏈斷裂、陷入危機的重要原因。

        儲朝暉表示,學員考試過與不過,這是兩個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學,但“不過包退”的商業模式把過與不過都歸于教的一方,相當于給學員開了一張空頭支票。

        他還表示,中公教育推出“學員貸”也存在邏輯漏洞,讓中公教育掉入另一個陷阱。因為它并未獲得相應資質,本身不能從事貸款業務,只能依托其它金融機構。從表面來看,這確實能帶來現金流,但它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這就是一把雙刃劍。

        一名資深教育專家認為,中公教育推行的“保過+培訓貸”模式終究不可持續,因為這種模式存在嚴重悖論。“考試通過的比例不會隨學員增長而增長,反而會隨著學員的快速增長而下降。”

        借殼上市后,大肆興建培訓基地

        公開資料顯示,中公教育前身是2011年8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的“亞夏汽車”,2018年底與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資產置換,2019年2月更名,主營變更為招錄考試培訓、學歷提升和職業能力培訓,主要服務于大學生、大學畢業生和各類職業專才等知識型就業人群。

        自2018年起,中公教育業績可謂是一路飆升,收入從2017年的4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12億元。

        由于公考的周期,從收費到退費時間不會短于一年,在這段時間里,中公教育不僅可以占有這部分資金,還能進行對外投資或者買理財產品獲利。中公教育曾在公告中披露,2018年-2021年9月,累計購買理財產品近889億元,為保證資金隨時可用,購買的理財產品期限都非常短,采用購買贖回再購買贖回的滾動方式進行。中公教育2020年報顯示,公司理財收益為1.8億元,約占利潤總額的6.8%。

        也正是從2018年開始,中公教育在全國各地大肆興建培訓基地。在湖南投資建設“南湖巷項目”用于湖南區域公司總部,當期已支付土地整理款2億元。在濟南以2.28億元競買濟陽區地塊用于建設職業教育基地。在遼寧以1.73億元收購遼寧中成置地發展有限公司,利用其擁有資產建設遼寧區總部基地。

        2020年底,中公教育以30.05億拍下了昌平區沙河鎮七里渠南北村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并擬在該地塊上建設創新教育總部。

        然而,“瘋狂”理財和購地背后暗藏危機。2021年11月底,中公教育在全國骨干擴大會議上決定,不過全退的保過班模式由于占比過高已影響到了公司利潤規模,未來要回歸商業本質,重視利潤率,強化精細化運營。

        中公教育廣東總部兩位負責退費的人士曾對媒體表示,公司已在努力籌措資金,積極處置公司的非流動性資產,比如賣地,大股東也在減持籌錢。

        中公教育在2022年11月8日發布公告稱,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魯忠芳女士擬籌集資金向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的無息、無擔保借款,用于支持公司經營發展。

        一名學員向記者提供的視頻顯示,2022年11月15日,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中公教育山西分公司設立者,對分公司行使管理、監督權利,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視頻還顯示,鑒于山西、安徽、云南屬于同一協作區,經集團商定,現計劃分10期償付學員學費,如中公教育未履行分10期按時打款約定,將位于亳州市譙城區南擴二路以南、經一路以西,緯三路以北,宗地面積91,224.10㎡的亞夏汽車土地使用權通過抵押、拍賣、出售等形式換取資金并優先用于山西學員學費返還。

        專家:培訓機構應扭轉經營思路,符合商業邏輯

        記者在多個“中公退費”微信群發現,群內的各地學員不間斷地交流退費方案。

        學員們提供的與中公教育工作人員的聊天截圖顯示,目前,不少地方都在采取分期退費方式,每期支付10%,分10期支付完成,但各地具體支付日期有所不同。

        2022年11月4日,趙亮與中公教育經過協商后,實行分期退費。根據學員提供的“退費辦理告知書”,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遼寧分部承諾,分10期償付學員學費。

        考公不過包退?中公教育屢次被曝“退款難” 記者深入調查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遼寧分部“退費辦理告知書”(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我們不答應分期,這要等一年才能拿到全部退款,誰知道會有什么變化?”在聊天群,部分學員反對中公教育提出的分期退款,他們要求一次性退還學費。但有些學員認為,分期退費也可以,但中公教育需要向學員們補償利息。

        北京浩天律師事務所王鑫月律師分析稱,中公教育改變退款方式為分期退款,如該方式已與學員達成一致,則可行。如果是中公教育單方面變更退款方式為分期退款,則該行為已實際變更了協議條款,未經學員同意則不可行。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李寶蓮律師認為,學員對分期退款需增加利息的主張是合理的。因為分期退款,實質上造成了中公教育對于學員到期債權的資金占用,逾期退款可參照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計算利息損失。

        儲朝暉表示,不少培訓機構以營銷手段獲客,無可厚非,但也要扭轉經營思路,符合商業邏輯,這樣才能走得更遠。(文中孫寧、趙亮為化名)

        標簽:

        (責任編輯:郭志萍)
        家庭一级免费在线

      1. <tbody id="3ryqg"><track id="3ryqg"></track></tbody>

        <th id="3ryqg"></th>

        <li id="3ryqg"><tr id="3ryqg"><u id="3ryqg"></u></tr></li>